去年底在高雄Ukai慶生時,就聽說台北分店今年一月多要在微風南山開幕,上個月想起這件事,立馬網路下訂了228的位子,趁著廉連假北上嚐鮮,了解一下台北店和高雄店有何不同。
進了大門後,會先在等候區稍坐,喝杯茶等候服務人員安排入座,室內光線不算明亮,是比較沈穩優雅的lounge bar氣氛。
台北Ukai鐵板燒位於微風南山46樓,以星空為主題,料理區後方是一整面落地玻璃,用餐時可以直接欣賞夜景(事實是用餐時根本不會有心去看夜景XD),而高雄Ukai則是在料理區後方的牆上展示當天所用的食材。
餐具也是由料理長精心挑選,以呈現台北店的主題_⌈星空⌋
我們今天是晚餐時段來用餐,台北Ukai是無菜單料理,而且同桌的客人限點一樣的套餐,就這方面來說,台北店的可選擇性較低,不像高雄每個人可以選擇不同套菜與和牛部位,還有加點菜色。
當天有兩種套餐可選擇,一套是傳承,另一套是為了台北店設計的菜單。由於我們在高雄已經吃過兩次傳承了(全都是為了豆水豆腐@@),這次既然來到了台北,自然是要點這裡的特色套餐了。不過雖說是同樣是傳承套餐,也只是維持幾道經典菜色,每季Ukai鐵板燒還是會因應當季食材設計不同的菜色。這次看隔壁客人點了傳承套餐,也同樣有昆布岩鹽蒸鮑魚,但是就沒有了豆水豆腐(無懸念!)
和高雄Ukai一樣,一開始師傅會端出今日使用的食材介紹,秉持著Ukai的精神,盡量選用當地的優良食材,而既然位處台北,自然是往基隆港尋覓海鮮食材。
分別是Kaluga魚子醬、基隆的馬頭魚和紅蟳
北海道海膽和伊勢龍蝦
接著便是和牛了,台北Ukai目前都是使用與日本Ukai長年合作的田村牧場養殖的和牛,高雄店初開幕時似乎也是,但後來也有使用其他像是宮崎牛等的品種,我們前次去吃的便是宮崎牛,至於第一次吃的(覺得很好吃的那次)當時沒有仔細詢問T.T。
這次出發前我們沒有詳加了解台北店的運作方式,以為有田村和牛菲力可以大啖,但是沒想到竟是無菜單料理,連牛肉部位也是固定的,這次北上本來滿心期待,當下聽到這噩耗實在時太傷心難過了....但據師傅說,訂位時是可以先詢問有沒有菲力可以預訂的,畢竟Ukai台北生意很好,菲力供不應求,如果沒有特別指名,到時可得失望了(記!)
今天套餐使用的是田村和牛的沙朗(上圖)和臀肉(下圖)
[以下是照片悲劇的開始,因為阿薯當天相機有點故障,導致多張相片都出現了黑條紋,請大家見諒T.T]
首先是前菜,由魚子醬、蟹肉及干貝慕斯層疊而成。說實在我不太吃生食類,因此對魚子醬並沒有深入的研究,但吃得出這魚子醬的口感很細緻,用舌尖一頂輕巧地破裂,溫潤鮮甜且完全沒有腥味,中層的蟹肉(熟的)肉質細嫩但仍維持著蟹肉的纖維,為這道前菜的口感增添了層次,一匙挖到底送入口中細嚼,最下方的干貝慕斯在嘴裡將魚子醬和蟹肉的縫隙填滿,巧妙的將三者融合在一起,味覺的層次及設計上都非常精緻。旁邊附了兩片蕎麥餅搭配,口感像是較紮實的pancake,可惜的是我第一口先吃了前菜,口中已經滿是海鮮滋味,倒是品嚐不出蕎麥餅本身的風味了。
接著是桂丁雞肉捲佐烤韭蔥,桂丁雞皮肉間嵌入新鮮牛肝菌,先用低溫烹調再將外皮烤至酥脆,搭配上外層抹上橄欖油後在烤箱烤到外皮焦糖化的韭蔥。
上桌前,師傅先將雞肉捲橫切數段,韭蔥去外皮後,取出內層烤到軟化的部分
盤底淋上雞高湯醬汁,最後鋪上炸韭蔥絲上菜
這道菜比較令我驚豔的是韭蔥,烤到軟爛的韭蔥可說是入口即化,濃縮出自然的甜味,上面的炸韭蔥絲也是香甜,與下方軟嫩的蔥段相互應和。至於雞肉捲本身雖說烹調的溫度得宜,使肉質軟嫩精緻又不失雞肉應有的口感,但鹹度略有不足,未能襯出雞肉本身的甜度,加之新鮮牛肝菌的味道較淡,除了增加口感層次以外,在味覺上無法與雞肉的風味相稱。可惜了,這道料理當天的鹹度若能提升,應該會讓整體風味改善許多。(不過這也僅是我們個人的感覺,調味這等事本就是見仁見智。)
附上小布里歐許麵包搭配
接著料理長端出了已經處理好的馬頭魚和龍蝦,後方是、娃娃菜和新鮮香草(山蘿蔔葉、蒔蘿、百里香和羅勒)、及台南元氣家的有機水菜。
對了,很榮幸當天能吃到井上料理長的手藝,他胸前繡的Maestro可是Ukai廚師百人之中只有一位的。其實井上料理長和幾位目前Ukai Taipei的廚師,都是原先在高雄Ukai的師傅,而據說高雄Ukai鐵板燒除了原有的一些廚師外,也從日本再調了幾名廚師支援,不過自從台北店開幕後,我們還沒有機會前往高雄品嚐這些廚師的手藝。
接下來這道料理我認為才是今天的重頭戲:立鱗乾煎鯛(希望名字沒記錯)。
由於馬頭魚的魚鱗比較細,所以今天的魚是沒有去鱗的,魚皮朝下直接在高溫鐵板上油煎,瞬間魚鱗全數立起撐起整塊魚肉,這景象真得要親眼目睹才能感受,我心中馬上浮現⌈酥脆⌋二字!
煎好的魚肉,底部墊上煎過的水菜
再盛進加入Noilly Prat苦艾酒、紅蔥及香草煮成的馬頭魚湯
這道料理多方展現了Maestro精湛的廚藝,無論是魚肉的熟度或湯汁的調味都非常適切。一上桌趕緊趁熱連皮帶肉挖一塊馬頭魚,那口感真是新鮮,沒想到有些魚鱗可以這樣吃,完全顛覆平日不小心吃到魚鱗的可怕印象,就是一片酥脆的金黃外皮,入口一咬便碎裂,無半分殘魚鱗的殘渣口感,真是令人驚喜。魚湯的調味無論在鹹度、香草的拿捏上都十分均衡,平時我很容易覺得蒔蘿味過重,但這道魚湯裡的蒔蘿份量恰到好處不搶戲,和其他香草相得益彰。這實在是道口感、秀感與風味兼具的料理!當然也考驗著廚師本身的料理技巧。
再更近距離欣賞一下這美妙的酥脆外皮!(密集恐懼症請略過)
魚湯料理的同時,桌邊也盛上了海膽蒸蛋,雖是小菜一道,但海膽同樣甘甜不腥,蒸蛋也溫潤滑順,一點都不馬虎。
接著是龍蝦,剖半後先於鐵板上煎,最後再鋪上香草上蓋悶煎,一掀蓋後香草香味四溢,不過上桌前香草就丟掉了,但是悶煎的過程中已經讓香草的芳香充分滲透到龍蝦肉裡了。
搭配娃娃菜,佐龍蝦高湯為基底的鮮奶油醬汁,最後再以現刨新鮮松露點綴。又是一道考驗師傅技術的料理,龍蝦的熟度恰到好處,肉質也鮮甜。我一直很喜歡Ukai的鮮奶油醬汁,濃淡合宜不油膩,適切地增添風味,卻不會掩蓋過主食材的味道。
再來新鮮松露風味雅緻不過於濃烈,稱職地作為一個點綴,提升了料理的風味卻不喧賓奪主。不像許多餐廳為了節省成本使用(香料)松露油或松露醬,搶了所有食材味道也毀了整道料理
這時附上了長棍麵包讓客人沾著醬汁食用,但卻有些不太適合。一來因爲搭配龍蝦和娃娃菜食用時,醬汁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二來要用氣孔大且相對堅硬的長棍抹起所剩不多的醬汁,實在有點力不從心,覺得還是應當像高雄Ukai一樣搭配柔軟的布里歐許麵包會較為合適。
接著是最後一道主菜和牛了。由於沒有菲力,也只好嚐嚐另兩個部位,牛排已經在後台分切完成
沙朗分布均勻的油花,看著也實在是種享受
臀肉的部位相對顏色較深,脂肪的比例也較低,但也是呈現均勻的分佈
此時台前已經換成在高雄Ukai遇過的師傅,煎牛排的技術也很好,詳情在高雄Ukai食記有描述過,這裡就針對這兩個部位補充
兩塊牛排是一起料理,一起上桌的。師傅建議先從油脂比例較低的臀肉開始品嚐。記得阿修第一次在高雄Ukai吃的臀肉有點牛腥味,但這塊田村牛臀肉就沒有這樣的問題,雖然我還是覺得有些許的血腥味。肉質軟嫩同時帶著柔和的Q彈,甫入口咀嚼的幾下口感挺不錯的,也不油膩,可惜礙於部位本身脂肪比例較低的關係,咀嚼到最後口感會稍乾。
油花滿滿的沙朗,一口咬下順著肌間油脂輕易的就能咬斷肉塊,可惜我不是油花的追隨者,且光論油脂香度,甚至不如先前在高雄吃的宮崎牛菲力。不得不說,縱使是Ukai長期使用的田村牧場和牛,這兩個部位和菲力實在不是同一個等級。不過若是崇尚油花口感的人,或許會喜歡這塊田村牛沙朗的柔軟口感。
用完主餐後,服務人員帶我們回到一開始等候的沙發區用甜點。主甜點記得有3個選項,我們這次點了先前吃過的戚風蛋糕,在高雄Ukai的食記裡也有提過,另一道則是因應草莓季節而推出的草莓塔。其實當天用完主餐後,腦力用得差不多了,對甜點的細部印象有些模糊了,不過新鮮草莓熬煮成的草莓醬汁,清爽不甜膩,薄脆的可麗餅皮以及左方一球蜂蜜鮮奶油的,一入口香味四溢,是較為記憶深刻的點。
最後,和高雄直接出一台甜點餐車的模式不同,直接附上了三個小點心,其實我覺得這樣也就夠了,畢竟主甜點才是重點。
這半年來陸續造訪過高雄和台北Ukai鐵板燒,很感動台灣能引進這樣堅持品質的品牌,在食材選擇上極為用心,除了選用高品質的國外食材,更盡量運用在地的優良食材。
台灣有很多很棒的食材,但許多餐廳(高價位的也不少)為了壓低成本選用次等食材,再用濃烈的調味或花俏的擺盤企圖提升料理價值和宣傳效益,但是Ukai鐵板燒踏實的使用優質食材,加上師傅們精湛的料理技術,怎能不好吃,怎會不美味?
Ukai鐵板燒的經營理念,是我對料理最高的推崇,也就是好食材+好技術+適度的擺盤。真心盼望他們在台灣能一直這樣經營下去!
餐廳名稱:The Ukai Taipei
電話:02-7730 -166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智路17號46樓
訂位:網路預約 https://www.ukai-tpe.com.tw/websev?ref=pages&id=16&lang=zh-tw
營業時間:每日下午12:00 - 下午3:00 、下午6:00 - 下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