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高雄Ukai慶生時,就聽說台北分店今年一月多要在微風南山開幕,上個月想起這件事,立馬網路下訂了228的位子,趁著廉連假北上嚐鮮,了解一下台北店和高雄店有何不同。

IMG_2322.jpg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喜歡吃三明治,三餐都可以把它當正餐吃,尤其喜歡粗獷口感的三明治,喜歡放肆地把層疊的好料一口咬下,大力咀嚼並感受口中各個食材不同口感同時在嘴裡的感覺。

三明治要好吃說來容易,也不那麼容易,容易的是它不需要花俏或高深的料理技巧,只要把好食材堆疊起來就成功一半了,但不容易的是,如何不浪費手上的好食材,恰到好處的烹煮,再透過合適的媒介(無論是油脂、蔬果的水分、醬料或是肉汁)把這些適當料理的好食材融合為一。

波士頓的這家Mike & Patty’s是間超級小的三明治早餐店,但是評價出奇地高,沒什麼秘訣,就在於他們窗戶上標榜的 'Life is like a sandwich, you have to fill it with the bestingredients.” (人生就像三明治,你得用最好的材料填滿它)。20190209_135634507_iOS.jpg

沒錯!料好實在就是這家早餐店的最佳註解。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波士頓的第三天,我們依然鍥而不捨的尋找好吃的龍蝦堡,吃過了兩家Yelp上評價很高的餐廳,都覺得不如倫敦的Burger & Lobster美味,後來想想這兩家餐廳主打的是生蠔,期待他們的龍蝦堡根本找錯了方向。

第二天晚上搜尋到另一間餐廳,網友分享的龍蝦堡照片都是爆滿的龍蝦,決定前往一試,到了目的地後才發現,原來就在前一天下午吃的Neptune Oyster隔壁!20190209_220109305_iOS.jpg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來到波士頓旅遊不嗑一份龍蝦堡似乎就不算來過這裡一樣,波士頓與龍蝦的名字已經密不可分,甚至到了許多人都以為這些龍蝦產地就在波士頓,但其實波士頓雖是龍蝦出口的大港,但這裡大部分的龍蝦都是產位於其北方的緬因州。

除了龍蝦以外,現今的波士頓餐廳還時興另一股潮流,那就是吃生蠔。根據美國生蠔達人Rowan Jacobsen的說法,美國生蠔的品質和品嚐的風氣其實大約從七、八年前才達到穩定的高水準,如今從Yelp上查詢那些評價頗高的餐廳,不少都是以生蠔為主力產品。

阿薯不是個生食愛好者,因此舉凡生魚片、生蝦、生蠔之類的幾乎不吃,頂多偶爾在套餐的前菜中啄著幾口,尤其是生蠔這類帶海水味的生食,平日是不會特別點來吃的。這天來到位於波士頓的Neptune Oyster海神餐廳,原也只是想嚐嚐龍蝦堡,但有鑑於冬天正好是生蠔肥美的季節,從門口看著台前擺著一排排的生蠔,加上店名更大剌剌以生蠔命名,不點些生蠔來品嚐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20190208_194334263_iOS.jpg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人對美牛並不陌生,畢竟許多知名牛排館也都是主打美國肉源及作法,因此說到美牛自然必須來到美國本土親自體驗一下正宗的美式牛排了。

已有百年歷史,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Peter Luger Steakhouse可說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牛排館之一,這次阿薯阿修來到紐約一個重點行程,就是到Peter Luger品嚐正宗美式牛排!從Marcy Avenue捷運站出來走5分鐘可到,店面蠻大一間的,應該不容易錯過

20190203_134047000_iOS.jpg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終於收到Kobo Forma電子閱讀器了! 8吋的螢幕比想像中的輕巧,拿著的手感也很不錯。其實先前已經有在使用kindle paperwhite了,但是Amazon Kindle商城畢竟還沒有進入台灣,本身也不是很習慣閱讀簡體字,所以這台Kobo Forma主要是用來閱讀繁中書籍和漫畫的。

應友人邀約(逼迫)下,趕緊出了開箱影片,讓各位捧油實際看一下操作的畫面。整體來說我覺得這台閱讀器用起來蠻順手的,一些功能設定也很人性化,且無論是書籍還是漫畫閱讀,系統載入和翻頁都非常的即時迅速(尤其和Mooink+相較之下簡直是極速!不過若比起手機和平板當然就沒那麼順暢了)。

另外,Kobo Forma目前有推出8G和32G的版本,如果有漫畫閱讀需求的人,強烈建議購買32G的版本,因為一本漫畫檔案大約60MB至90MB不等,8G的容量很快就滿了。

雖然目前還沒有中文操作介面,但據說2019年第一季就會推出中文化介面了,屆時下載更新就可以有中文介面和中文輸入了。

有興趣的或還在觀望的捧油,可以直接觀看以下操作影片,應該很快就可以入坑了! 阿薯目前滿意使用中XD

 

 

補充說明

友人留意到自行傳輸的漫畫似乎四周的留白頗大,後來阿薯發現可以設定將上方的標題及下方的註腳取消顯示,整個頁面可以放大一些,不過左右邊仍然會出現留白,設定前後比較如下:

更正

今天又試了一下,發現雖然畫線的功能不容易選取到想要的範圍,但如果是要查單字,長按該單字其實可以輕鬆選取,附影片佐證一下。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台灣造訪過那麼多間牛排館,每每對和牛總是充滿期待,卻也屢屢無比失望,難道傳說中肉質軟嫩名聞遐邇的日本和牛到頭來不過就是一塊塊肥滋滋的牛油?我對和牛的期待不只是如此,也因此不願放棄每次嘗試的機會。

終於,我在高雄的Ukai鐵板燒遇到和台灣多數牛排館不一樣的和牛,於我而言,這裡的和牛是我目前在台灣吃過最好吃的和牛,是接近我所期待的和牛!

兩個月前在親友邀請下一同前來用餐,充分感受到了Ukai鐵板燒在食材挑選上的用心,畢竟鐵板燒(其實是任何料理吧)的好吃與否除了師傅的技術外,食材本身的品質更是一大要素。

食材好,就成功一大半了!

也因此這次藉著生日的機會二訪高雄晶英的Ukai鐵板燒,再次品嚐高品質的食材,感受精湛的廚藝。

Ukai鐵板燒的座位不多,事先預訂是一定要的,預約的同時會收取1500/人的訂金,也有包廂可以預定。

IMG_0757 3.jpg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10年前在這唸書的時候,早餐習慣和西方國家差不多,一般來說就是咖啡配個麵包之類,沒聽說在流行澳式早餐的,但是沒過幾年,澳洲當地似乎開始興起了一陣早午餐風潮。比起傳統英式早餐有著固定的元素(不外乎蛋、培根、香腸、炒蘑菇,以及我總是會留下的罐頭白豆XD)澳式早餐善於使用生菜妝點,主食的變化也較多,每每拍起照來總是賞心悅目。這幾年總是看著還在當地的朋友們po的早餐照片,看得我垂涎欲滴,這次總算藉著再次踏上澳洲大陸的機會親嚐了幾間不錯的早午餐店。

從墨爾本市區Lonsdale Street上一棟大樓底下通過,進入Hardware Street,是個別有洞天的小天地,巷弄兩側散落著幾家咖啡店,其中一家門口站了隻大公雞,用餐時段高堂滿座又大排長龍的便是The Hardware Société。

DSCF7875.jpg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黑豹電影正夯,讓阿薯想起了去年在非洲大草原追逐野生動物,那段令人難忘的旅程。

看完電影後應該很多人想問,panther, cheetah, leopard, jaguar全都是豹,到底差別在哪?就讓阿薯逐ㄧ解說:(看電影學英文XD)

Cheetah(獵豹)

棲息於非洲,獨來獨往的日行性動物。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臉上的兩條淚溝,花紋是單純的黑點,身型精瘦。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最高時速可達120km(超強爆發力,但耐力不足)!下圖是阿薯去年在肯亞拍攝到的獵豹。

IMG_9473e

 

Leopard(花豹)

也是棲息於非洲及亞洲,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和貓一樣視力不好所以常常在睡覺。臉上沒有淚溝,花紋是咖啡色斑塊加黑色外圈(就是衣服上常見的那種豹紋),很會爬樹,喜愛把獵物叼到樹上慢慢享用。去年很幸運地在肯亞馬賽馬拉也捕捉到了花豹的蹤跡,此時他剛享用完他的午餐,正上方還能看到他吃剩的羚羊腿....

IMG_9411e

IMG_9424

Jaguar(美洲豹)

棲息於南美洲,身型比花豹大,同樣擁有黑色加咖啡色斑紋,但是與花豹不同的是,美洲豹除了黑色外圈,咖啡色斑塊的內部尚有黑色斑點。

Jaguar 美洲豹

圖片來源:http://zoonooz.sandiegozoo.org/2016/04/29/jaguar-cub-and-mom-play-in-snow-for-the-first-time/

Panther(豹)

這個字其實是豹類的泛稱,所以指的不是某種特定的品種。電影“Black Panther黑豹 ”的意思就是因基因特異生為黑色的豹,至於到底是哪一個品種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如果電影中的瓦干達是位於非洲的話,至少可以先排除美洲豹的可能性了。

Black Panther 黑豹

圖片來源:http://dinoanimals.com/animals/black-panther-myths-and-facts/[/caption]

順便來點冷知識:

所謂非洲五霸指的是大象、獅子、花豹、非洲水牛和犀牛,為何是花豹而不是獵豹呢?

所謂的非洲五霸其實是以前的人打獵最能炫耀的五種動物,他們大多強而有力且難以捕捉。若以稀有度來論,其實獵豹的數量是遠低於花豹的,但因為花豹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大多躲起來睡覺,所以反而較難獵捕到囉~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薯條真是個有趣的平民美食,由比利時人發明(據說),被美國人發揚光大,冠上了個和法國有關的名字,再被英國人推上巔峰。

2017年底我們在倫敦的Hawksmoor Spitalfield創始店,除了讚嘆英國草飼長角牛的Chateaubriand帶來的極致口感(詳見[倫敦美食]打破美牛迷思~Hawksmoor英國草飼長角牛才是王道!),還品嚐到了與之相比毫不遜色的三道工序炸薯條(Triple-Cooked Chips)與牛骨髓醬汁(Bone Marrow Sauce)。

曾經嘗試過在家裡的廚房料理薯條的人必定知道,要將一顆馬鈴薯變成外脆內軟的薯條,可不是切個幾刀再放下去油炸就能撈起一鍋夢幻的黃金脆薯。事實上,要想以不裹粉的方式炸出完美的薯條,要耗費的功夫可比想像中的多。

文章標籤

薯修吃喝玩地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