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造訪過那麼多間牛排館,每每對和牛總是充滿期待,卻也屢屢無比失望,難道傳說中肉質軟嫩名聞遐邇的日本和牛到頭來不過就是一塊塊肥滋滋的牛油?我對和牛的期待不只是如此,也因此不願放棄每次嘗試的機會。
終於,我在高雄的Ukai鐵板燒遇到和台灣多數牛排館不一樣的和牛,於我而言,這裡的和牛是我目前在台灣吃過最好吃的和牛,是接近我所期待的和牛!
兩個月前在親友邀請下一同前來用餐,充分感受到了Ukai鐵板燒在食材挑選上的用心,畢竟鐵板燒(其實是任何料理吧)的好吃與否除了師傅的技術外,食材本身的品質更是一大要素。
食材好,就成功一大半了!
也因此這次藉著生日的機會二訪高雄晶英的Ukai鐵板燒,再次品嚐高品質的食材,感受精湛的廚藝。
Ukai鐵板燒的座位不多,事先預訂是一定要的,預約的同時會收取1500/人的訂金,也有包廂可以預定。
每一季會有不同的菜單,這是今年秋季的菜單,除了正式菜單上的套餐,還有一份秋季菜單,據服務人員說是較接近台灣人口味研發的菜色。我們這兩次造訪分別在10月和12月初,因此菜單是同一份,原以為生日時可以遇上冬季菜單,但似乎還在研發中(淚),不過也正好可以做一下兩次用餐的比較。此外,如果想多嘗試一些菜色,也有單點可以追加。
後方牆上會放置當天使用的食材,搭配當季佈置
今天我們都點了傳承套餐,之所以命名為傳承,就是因為裡面的菜色都是Ukai的經典料理。
首先是前菜,師傅拿出了三樣食材介紹讓客人三選一,今天是北海道北寄貝、澎湖紅魽和澎湖明蝦。
紅魽是以生魚片炙燒的方式出菜,不過阿薯不吃生魚片所以略過,前一次有吃過明蝦,甜度和肉質都不錯,不過同等級家裡也吃得到所以這次先不考慮,再加上上次吃了親友的北寄貝著實非常驚喜,所以這次二話不說點了北寄貝,打算一人獨吞一顆!
這次的北寄貝果真也不失所望,肉質真的鮮甜QQ的卻不會靱,料理得恰到好處。前次造訪時對海鮮品質要求非常高的家人也對這裡的北寄貝讚不絕口。
接著師傅端出來接下來兩道菜色的食材
第一道是櫛瓜佐天使番茄,師傅現場將去了皮的蕃茄加入紅蔥頭和綠橄欖煮成番茄醬,用來搭配鐵板煎得焦香的櫛瓜,再撒上現刨帕馬森起司,灑落在一旁的起司融化在鐵板上形成了香脆的口感,最後以羅勒嫩葉點綴,再佐以巴沙米可酒醋,酒醋的酸、起司的鹹、番茄的甜加上櫛瓜的清爽及羅勒的香氣,讓口中的各個味蕾都達到了平衡的滿足。
接著也是Ukai傳承多年的昆布岩鹽蒸鮑魚,將宜蘭九孔鮑置於竹葉上,鋪上幾顆酸豆、一片檸檬,蓋上新鮮的北海道昆布,最後再用岩鹽覆蓋並撒上白酒蒸煮。這道料理著實考驗師傅的經驗和技術,由於蒸煮的過程中不能一直掀蓋,也看不見熟度狀態,師傅說他都是憑著鍋蓋的溫度傳導及聽聲音來判斷熟度。
於此同時,師傅又端出了一盤新鮮的菇類,皆為屏東種植,分別是松本茸、柳松菇與蘑菇,用橄欖油與碎洋蔥同炒,並加上以雞湯為基底的鮮奶油醬及苦艾酒煮成濃郁的蕈菇醬,最後再淋上紅酒醬,撒上核桃碎屑增添香氣並豐富口感。
師傅說鮑魚要慢慢煮才會軟嫩,果不其然,這次的鮑魚口感比上次還好XD 不過這道菜色的醬汁濃郁,稍有喧賓奪主之感,尤其濃郁的蕈菇醬加以苦艾酒帶出的酸味,實在太美味,以致於除了口感以外我們都忘了鮑魚本身的滋味如何了....餐廳同時也呈上了一塊布里歐許麵包,讓客人能盡情的把醬汁吃乾抹淨!(來人啊~再來一盤!)
終於到了阿薯朝思暮想的豆水豆腐了!是師傅用屏東的黃豆製成的,這道料理可是Ukai在東京鐵塔下的豆腐專門店的招牌菜色,Ukai鐵板燒製作這份菜單時便把這道經典料理移植過來。第一次吃到這碗豆腐的時候,真是感動得痛哭流涕,黃豆濃郁的香氣,豆腐滑順的口感,著實太好吃,好吃到我二訪時為了它再次點了傳承套餐.....(能不能把)
接著是加點的鱈場蟹,搭配龍蝦膏熬煮的醬汁,大口吃著肥嫩又鮮甜的肉質實在滿足,海鮮果然還是食材好就好吃。
終於到主菜了(這是兩人份...),阿薯吃牛不喜歡太多油花,於是點了菲力。前次親友一同用餐三個部位(菲力、沙朗和臀肉)都點了,一致認同菲力最優秀,於是這次阿薯阿修都點了菲力。師傅們當天都會視肉質決定推薦的熟度,今天師傅推薦的是五分熟
重點來了!
在Ukai鐵板燒吃到的和牛口感和我們目前為止在台灣吃過的多間知名牛排館,完全不一樣。已經忘了多少次吃到的都是號稱入口即化的油膩口感,一塊肉咬下除了油脂噴發以外,嘴裡感覺不到肉的口感。我認同Ukai的服務人員所說,一塊肉油脂含量若是越高,熟度應該越高,我的感覺亦是如此,坊間許多牛排館將和牛用美牛的料理方式操作,一味推崇較生的熟度以達到入口即化的口感,我並不以為然,再者不知道是否牛排館主廚們都認為台灣人喜歡油花越多越好,因此主打的和牛油脂含量都極其高。同樣是菲力,今年8月我在北部某家牛排館吃的讓我懷疑那是塊沙朗,吃了一口真的只感覺油膩,像是咬了一塊油一般....
Ukai鐵板燒的和牛菲力,是目前為止我唯一覺得好吃的和牛,肉質細緻香甜,軟嫩中仍帶點彈性,雖也富含油花但同時卻保有肉的風味和口感,吃完一個人的份量也不會覺得油膩噁心。
我想這才是我理想中的和牛吧!
我好奇的請師傅把其中兩小塊煎成七分熟,結果確實太熟了,肉變得堅韌許多,果然還是師傅推薦的好。不過我們都覺得這次二訪吃的菲力,雖然口感同樣軟嫩,但甜度和油花香氣似乎不如前一次用餐那麼富郁,前次的菲力經咀嚼後滿口散發的香味直達嗅覺,而這次的菲力在風味上似乎略遜一些,但無論如何比起幾間知名牛排館的和牛口感仍是大獲全勝的。順帶一提,就連作為配菜的牛奶洋蔥絲也是口感柔軟甘甜,沒有一絲嗆味,而青森大蒜片每一片都煎得金黃香脆,是鐵板燒師傅很重要的基本功。
據說日本人吃燒肉的習慣,是在最後才點飯麵等主食,Ukai鐵板燒的出菜順序也是如此。在享用完主菜之後,最後是青森大蒜炒越光米及柚子素麵二選一。大蒜切末後與越光米慢炒,最後滴幾滴醬油在鐵板上讓炒飯過香氣,米粒Q彈有黏性,滋味雖說不到驚為天人,卻也天然美味。
柚子素麵是一道冷麵,麵條Q彈帶勁而醬汁清爽,連附上的蘿蔔泥都是甘甜順口,不似一些生白蘿蔔有股嗆辣味。
鐵板燒料理到此告一段落,接著服務人員會將客人帶到後方的獺祭酒吧享用甜點。甜點是五選一外加甜點車。阿薯同上次一樣點的是戚風蛋糕,搭配鮮奶油及龍眼乾與焦糖堅果增添口感。記得前次在這裡吃到的戚風蛋糕口感濕潤有彈性非常優異,因此今天再次點用同一道甜點,不過可惜的是本次的戚風蛋糕似乎打蛋時發度有些過頭了,以致口感較鬆散粗糙,雖說整體的口味仍然不錯,但作為主體的蛋糕卻與前次的口感有段落差。
阿修點的蒙布朗,底部是一層蛋白餅,口味則中規中矩沒有特別驚艷之處
吃完主甜點後,服務人員便會推出甜點車,逐一介紹讓客人選用,原則上是沒有限制數量的,可以盡情享用。阿薯覺得這台甜點車大約就是解解饞的程度,倒沒有特別凸顯之處,不過這其實也只是附帶的甜點,就無需太過要求了。
最後,由於本次有事前告知是來慶生的,餐廳附上了Happy Birthday一盤(就是一個盤子哈哈),外加一根蠟燭插在水果軟糖上,並且幫壽星拍照,再當場印出來做成卡片贈送給壽星留作紀念,所以如果是來慶祝特別的日子,記得穿得美美的唷!(阿薯最近發福發過頭了,壽星照在此略過XD)
總結這兩次用餐的經驗,我覺得Ukai鐵板燒是一間用心挑選食材,也不吝選用台灣當地優秀新鮮食材的一間餐廳,料理的口味講究,師傅的烹調技術也都很優異且樂於與客人分享。就如同我們一直堅持的,料理不能光有華麗的外表,應當回歸其最根本,也就是食材的選用,有了好的基底才能製作出真正的料理,創造出真正的美味,願Ukai鐵板燒一直保持這樣的水準與技術!
此外Ukai鐵板燒2019年初也將在台北南山微風展店了,菜單據說也會有所不同,希望之後有機會再去品嚐看看。
餐廳資訊:高雄晶英國際行館Ukai-Tei鐵板燒
地址: 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二路199號
營業時間:每日12:00-15:00. 18:00-22:00
電話:07-9730122
訂位:須事先訂位
停車場:有
留言列表